{{item.text}}
关于我县“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30 来源:信息中心

“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是我县在落实省委关于数字化改革“健康大脑+”体系建设时提出的应用场景创新模式,并将其打造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助推我县“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建设,5月份以来,县政协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县人民医院、马站镇中魁社区卫生服务站、灵溪镇余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县卫健局关于我县“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的建设情况

2021年,苍南县委、县政府紧扣“共同富裕示范区”新目标新定位,积极谋划数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11家政府办村卫生室(智慧健康站)建设,其中马站镇中魁社区卫生服务站未来乡村智慧健康站试点工作,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因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健康大脑+”体系建设和浙江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我县提出“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规划,2022至2024年计划建设104家智慧健康站(A档5个,B档36家,C档63家),实现现有常住人口1千人以上村居(社区)智慧健康站全覆盖。今年计划建设50家,4月27日灵溪镇余桥社区卫生服务站(余桥智慧健康站)作为今年第一家智慧健康站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主要做法:

(一)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以辖区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范围,利用现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公建场所因地制宜,使智慧健康站布局更合理,功能更齐全,环境更舒适。并通过专项债发行,落实建设资金6000万元。

(二)明确定位,丰富内涵。一是基本医疗同质化。根据就医需求提供5G云诊疗和线下服务,即通过预约诊疗、远程会诊、心电共享等方式,实现与上级医院点对点健康咨询、转诊会诊、预约住院和检查开单等服务。使群众享受健康服务更加便捷同质,2021年院前心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8.09%,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健康管理均等化。谋深谋细生命健康卫生服务全周期,使公共卫生服务更加普惠均等。逐步完善两慢病健康积分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共为辖区内居民增加健康积分45130人次,共10409人通过积分兑换指定药品或医疗服务项目。

(三)数字赋能,便捷服务。优化服务流程,群众可在开放时间前往就近的智慧健康站,凭身份证、社保卡(医保卡)等多种介质进行智能身份识别,调阅健康档案、诊疗信息,打印检查检验与健康体检报告等。深化数字赋能,不断拓展“数字家医”的内涵和外延,基于“健康大脑”体系,拓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三大领域,丰富“数字家医”的功能定位。

二、“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作为智慧健康站载体的村(社)卫生室体制机制还有待突破。智慧健康站建设绝大多数是要在原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基础上创建的。而我县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27家,村卫生室246家,其中基药点104家。但是这些村(社)卫生室是底子差、体制机制问题不少:一是村卫生室谈不上有什么医疗设备了,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一直以来群众对基层医疗质量满意度普遍不高。二是村卫生室绝大多数是民办(私人)性质,都将盈利为作生存之道,单一的治病、卖药医疗服务职能设置无法体现农村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三是新增政府办村卫生室人员待遇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办村卫生室的创建,解决了机构性质问题,但人员编制、待遇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如:2021年新增政府办村卫生室(站)11家,其中新设置4家,7家为“民转公”,涉及19人的编制、待遇都不能解决;2022年智慧健康站建设含18家政府办村卫生室(站)任务,其中7家为“民转公”,涉及人员7人,这些人员待遇不能解决也将影响后续的工作推进。

(二)“健康大脑”系统建设还不完善。医疗领域尤其是医院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然而数据标准不一,区域全量数据融合共享成为一直以来的难点痛点。而“健康大脑”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出的医疗数字化改革,“健康大脑”的基础是全量数据融合共享,核心是前沿技术与医学知识的复合运用,但我县“健康大脑”系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是“健康大脑+”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着前沿技术的引进。二是全民健康平台数据还不完善。临床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慢病数据库和公共卫生数据库四大核心数据库建设还需加强;还有居民个人医疗卫生健康数据还缺少民营医疗、门诊部、零售药店等维度;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协同机制不完善,慢病人群数字化管理模式较粗犷。三是健康大脑建设还处于数据收集、交互初期阶段,与真正实现健康大脑的精准化、智慧化还有很大差距。而走在改革先行先试的地区,如杭州市萧山区“健康大脑”利用“XTL+云梯”技术,一年来梳理出全区165万建档人口的全量数据,其中病历数据1436万份、影像数据3.4亿张、检验数据4873万份、医嘱信息5166万份、处方数据1.9亿条、各类轨迹数据3亿多条。

(三)智慧健康站建设中部门合力还需协调。智慧健康站作为“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的建设主体,也是今年苍南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是专项建设资金筹集还需进一步落实,6000万元智慧健康站建设资金已列入今年的专项债项目,但作为“健康大脑+”体系建设资金1.2亿元还没落实到位。二是场地保障还需乡镇落实。智慧健康站大都是利用现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礼堂、村民活动中心、机关企事业健康之角(C级)等工作场所统筹拓展建设,大多数是需要属地乡镇牵头协调落实,以及住建部门安全鉴定。三是医保审批等问题影响进度。2022年涉及11家村卫生室需要县医保局审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是按正常审批程序需要3个月时间,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度。还有C级智慧健康站,原来都是非药品经营场所,也需要市监部门及时审批,才能开展药品采购。

(四)基层卫生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我县基层卫生人员待遇偏低,留人难问题明显,造成基层医疗人才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健康大脑+乡村医疗”建设的需求。一是基层人员待遇差,人才流失加剧。目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定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实行差额拨款,加上公卫补助每人每年才12万元,而公益一类单位达到20万元左右,薪酬待遇相比其他县市偏低;偏远山区医疗机构薪酬待遇又是远低于平原地区,基层服务条件艰苦,医务人员留不住现象较为突出。二是定向委培有局限,基层医疗提升见效低。“县管乡用”规培只面向定向临床专业委培生,局限性明显且数量有限,同时又违约严重,2018年-2021年毕业生,本科定向生69人中已有31人违约,违约率达44.93%,对补齐基层人才短板杯水车薪。三是村卫室医务人员,还绝大多数都是个体医身份,村卫室通过智慧健康站以及政府办村卫生室的创建后,如不能采取措施让这些医生继续留在智慧健康站内,将会造成基层卫生人员再流失和他们就业出路问题。

(五)应用体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已建成的智慧健康站,在群众就诊率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智慧健康站就诊率不高。可能是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对智慧医疗接受程度还不高,来智慧健康站就诊人数不多。如马站镇中魁社区卫生服务站(智慧健康站)平时没什么群众来就诊,只看到几个老太太在测血压。二是智慧健康站部分智能设备引入不慎重。如灵溪镇余桥社区卫生服务站(智慧健康站)的中医智能诊疗设备,诊疗过程存在不严谨不慎重。三是作为使用福利的健康积分,是为了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参与度,但目前健康积分规则制定缺少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及积分使用场景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还有存在职工医保卡在智慧健康站就诊不能用的问题。

三、“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下定决心,努力打造“健康大脑+”的改革样板。一是提高认识。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设要求。二是打造样板。县委县政府要紧扣“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新定位,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的数字化改革“健康大脑+”体系建设要求,围绕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诉求,将“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打造成为“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和“健康大脑+”的改革样板。三是深化改革。要把“健康大脑+乡村医疗”建设,作为推动我县基层乡村医疗卫生得到根本性改变的契机,从而全面提升乡村健康医疗水平。要充分认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民生性的特点,要有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从私人性质到公办性质方向性转变的改革魄力。

(二)升级技术,完善数据,建设我县“健康大脑+”的最强大脑。一是要引入大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健康大脑能力。也可以参照萧山区等地采用的“XTL+云梯”技术,要突出全量数据归集能力,强化智慧化赋能动力,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模型,以算力换人力,让大脑拥有智能智慧能力,增强预警预测、决策分析和战略管理能力。二是要打通三大县域医共体间的数据共享,归集医疗侧病历、影像、检验、医嘱、护理、手术、处方以及各类轨迹数据;打通县级全民健康平台、以及公卫、妇幼、疾控等部门数据,归集各类健康管理数据。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辖区内居民的“两慢病”数据,实现“健康大脑”赋能下的“两慢病”智慧管理子场景通过实时动态监测签约居民的血压、血糖等数据。

(三)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创建“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的一流智慧健康站。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对建设涉及的部门单位要明确任务目标、落实措施、完成时限,形成职责明晰、协调推进工作格局,建立监督检查及奖惩机制,严格督促落实。二是部门要合力推进。县发改、县财政、县大数据管理中心要跟县卫健部门通力协作,争取尽早将“健康大脑+”体系建设资金列入今年的发债项目;县卫健局要严谨地、有计划地推进场景智能设备的采购;为了保证该项目的完成进度,建议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市监局等部门要特事特办,简化审批流程,及时给予鉴定、审批等。三是乡镇要积极协调处理。各乡镇要牵头协调相关单位落实场所用房保障,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开展。

(四)开拓思路,培养人才,健全我县“健康大脑+乡村医疗”模式的基层队伍。一是加强保障,畅通晋升渠道。建议县政府提高乡镇卫生院及基层服务站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事业二类管理,一类保障的政策,由财政实现兜底,健全完善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待遇,保证全科医生队伍的稳定。二是扩大“县管乡用”规培对象范围。建议县政府建立健全规培学员扩充机制,明确将规培范围从原来限定本科临床专业委培扩大到本、专科定向委培生(含全科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及医学院校招考录用到医共体的毕业生,尤其是加大专科定向委培生培养力度,提高规培人员数量,补齐基层医疗人才短板。三是要出台对村卫室医务人员改革办法。创建智慧健康站的村卫生室人员要由编办牵头落实,采取“乡聘村用”,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特岗编制,将人员身份以劳动合同制或社区聘用形式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即补充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又保证改革稳定。另外部分C类智慧健康站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医疗、医药机构有关人员签订协议。

(五)完善场景,加强宣传,引导群众感受“健康大脑+乡村医疗”的超级体验一是完善场景,打造信任度。建设中智能设备配置要多论证、严把关,对智慧健康站的一些不科学、不严谨的场景智能设备,要及时淘汰,让群众首诊就能感受智能医疗的超级体验,打造老百姓对数字科技的信任度。二是完善医保管理,引导群众基层就诊。县医保局要科学分配门诊医保基金额度,适当调整医共体总院与分院门诊差异化支付比例,让基层门诊报销比率不低于60%,从而引导和保障“两慢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和健康管理。要积极发挥健康积分作用,建议出台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两慢病”患者在一个医保年度内通过基层健康管理获取健康积分达200分及以上的,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的报销总额能从1500元提高到2500元,住院起付线予以减免的政策。还要解决职工医保卡在智慧健康站就诊可刷卡使用问题。三是加大宣传。通过多媒体宣传、个性化健康宣教推送、特色化健康社团运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增强村民对村(社)智慧健康站的关注度。

 



带队主席:施成书

负责委办:教科卫体委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